2022-11-18 12:44:17 来源:涂料采购网|0

175个电力项目发布!矽诺国际·赛诺锆珠市占率超50%!

记者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获悉,2022年10月,国内共发布175个电力储能项目(含规划、建设和运行),规模共计51.44GW(吉瓦)。其中,新型储能项目141个,规模合计10.63GW/24.48GWh。

数据显示,10月百兆瓦级新型储能项目的个数环比9月份增长了12%。从技术分布上看,10月新型储能项目仍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功率规模占比达91%。

“基于‘双碳’目标的储能市场规模巨大,随着新型储能性能与成本持续获得改善,加以政策支持,新型储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确定的。”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海生对记者表示。
桂甘晋新型储能功率规模排名前三

今年以来,包括锂电储能在内的国内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快速。

据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10月,国内共发布新型储能项目141个,包括规划/在建项目规模10.58GW/24.38GWh,运行项目规模44.25MW(兆瓦)/100.85MWh。

从区域分布上看,新型储能项目(含规划、建设和运行)主要分布在27地,广西、甘肃和山西储能功率规模排名前三。从技术分布上看,10月新型储能项目仍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规模达9.66GW/19.84GWh,功率规模占比91%。此外,压缩空气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也有若干百兆瓦级项目在规划中。

从应用分布上看,电网侧储能规模最大,达到7.61GW/17.35GWh,功率规模占比接近72%,全部为独立储能的应用形式;电源侧储能中,继续以新能源配置储能应用为主,光储、风储基本各占一半;用户侧储能几乎全部为工业应用。

国家能源局公开信息显示,当前,我国各类新型储能技术性能指标大幅提升,安全防控技术和措施不断完善,各类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工程示范十分活跃,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十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目前已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

“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已经从示范应用到进行商业化运用阶段,并逐步形成产业化体系。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元化,项目布局遍及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各个环节。”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认为。

积极研究储能扶持政策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3000万千瓦,年均增速达50%以上。

“要实现大规模发展,必须解决技术问题与成本问题。”陈海生表示,储能技术上主要的难点,是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逐步筛选出能够满足电网高安全性、大规模、长寿命、低成本、高效率等需求的主流技术。

陈海生进一步称,新型储能的单位成本也需要降低,至少要和抽水蓄能相当。整体上,新能源加储能,要能够提供化石能源所能提供的性能相同的可控能源,同时新能源加储能的发电价格还要不高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此外,储能价格机制还要进一步完善,在储能技术示范和商业应用过程中,要尽快形成标准规范,保护技术创新,规范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日前在就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806号(经济发展类17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透露,下一步,将强化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应用,积极研究储能扶持政策,共同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日前表示,在新型储能技术中,比较看好光热发电。在他看来,光热发电比常规的光伏发电在并网方面更具优势,光热发电的转换效率要远远高于光伏发电。通过白天将多余热量储存,晚间再用储存的热量释放发电可以实现连续供电,保证电流稳定,避免新能源难以解决的入网调峰问题。此外,光热储能电站应用场景不仅限于电力场景,还可为工商业提供工业蒸汽、供暖等。

氧化锆珠在新能源锂电池行业中应用

不断提升新能源锂电池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能,是新能源产业链上钻研的目标,严格把控关键物料的研磨工艺,从电池的源头材料开始抓生产工艺是提高锂电池质量基础。

锂电池中锂化合物对粒度分布有特定的要求,因此需要使用超细锂粉来改善电池性能。氧化锆研磨珠具备高密度、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能实现新能源电池材料纳米级别的超细研磨、破碎和分散。开始被用在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粉碎工程中。氧化锆研磨珠的使用,可以有效促进锂电池相关工艺及产品的技术升级,提高电池的储能量并降低运营成本,助力行业内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矽诺国际生产的锆珠因为其优秀的性价比和耐磨性,得到国内一线磷酸铁锂、硅碳负极、以及三元材料厂家的认可,过往三年在国内电池材料研磨市场的占有率稳定在50%-60%。

矽诺国际·赛诺锆珠产品详询致电:

江雪:18910037129

徐总:15879969889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icoat2014;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