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提到,西安硝化棉生产线关停不会对公司经营活动造成实质性重大影响。网友则质疑,抛弃不良资产,注入新的资产,不是资产重组吗。
关厂、停工、结业、缩减业务……化工行业“躺平潮”来了!
北化股份提到的“微利”乃至“亏损”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几年的化工市场可谓是波谲云诡。据涂料采购网了解,多家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于近期陆续宣布关停工厂、关闭产能,停产结业、放假解散等“躺平”的通知也屡见不鲜。深耕27年的东展化工发布结业声明,称因塑胶原料贸易形势严峻、国际汇率波动幅度太大,导致塑胶价格一直处于下跌态势,再加上上游合作伙伴因业务陷入困局而无法支付货款,使得亏损严重、资金链断裂、不得不选择全面停产结业。在这份声明中,东展化工还委托相关律所,继续推进公司所涉及的诉讼案件。
三菱化学表示,公司在Mitsubishi Chemical UK Limited的Cassell工厂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停产的前提下,已与员工进行劳资协商。此举可能导致Cassell工厂所有与甲基丙烯酸酯相关的生产业务的结束,旨在确定恢复长期经济可持续性的机会的全面审查之后启动的。
陶氏化学计划于2025年底前关闭其位于德克萨斯州弗里波特的环氧丙烷(PO)工厂。此前,陶氏化学宣布,关闭部分工厂、减少原材料购买并削减物流和水电成本,以进一步改善成本结构。
罗姆美国公司 Roehm America LLC宣布,将于2025年6月关闭其在路易斯安那州Westwego的工厂。该工厂生产各种甲基丙烯酸酯产品,这些产品是用于包括涂料、塑料和建筑在内的广泛用途的构件单体。
巴斯夫集团宣布,将关闭包括两家氨工厂和相关化肥工厂在内的多家工厂。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的主要变化概览如下:关闭己内酰胺装置、两套合成氨装置之一及相关副产品设施,削减己二酸产能,关闭环己醇、环己酮和碳酸钠装置,关闭TDI装置以及DNT和TDA的前体装置。
科思创关闭其位于中国台湾高雄的聚醚多元醇工厂,以确保公司整体经营发展,提高盈利能力。且决定退出亚太区(除日本外)家电业合成聚醚多元醇业务。
住友化学决定在2023年3月下旬停止大阪工厂(大阪府木花区)的染料制造设备,并退出染料业务。而在此前,住友化学决定退出己内酰胺业务,关闭位于日本爱媛的生产设施,停止位于千叶工厂4万吨/年乙丙橡胶(EPDM)的生产。
亨斯迈将长期闲置荷兰鹿特丹的较小的一条MDI产线,直到终端市场的需求改善,目前亨斯迈已经关停了位于盖斯马的MDI部分产能(约占总产能的30%)。
奥林公司宣布,停止其在荷兰Terneuzen、韩国Gumi和巴西Guaruja的工厂固体环氧树脂生产,此前奥林缩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及巴西的环氧树脂和相关上游产品生产。 雅苒国际大幅削减了欧洲的氨产量,企业35%的欧洲氨产能和28%的欧洲化肥产能仍处于停工状态。化肥巨头CF工业宣布,由于能源成本居高不下,计划永久关闭其在英国的一家化肥厂,CF工业计划将英国的制造业务集中到比灵汉姆工厂。
罗氏制药正在逐步关闭其位于旧金山的商业生物工厂——基因泰克,预计将造成280名员工失业(早期预计裁员900人)。该工厂是世界上第一家商业生物制品厂,也是第一家大规模生产重组蛋白的工厂,如今工厂设备退役,以关闭落幕。
药明康德子公司药明生基临港工厂也传出关闭消息,同样涉及数百名员工的工作调整。自2021年10月投产至今,不到2年时间里, 毛亏损1.06亿人民币,毛利率同比下降6.68%,亏损仍在不断扩大。
“负利润”时代到来,供给侧把控是否良药?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企业在“临别赠言”中提到了“成本居高不下”,“订单惨不忍睹”。一边是中上游大宗化工原料厂停产降负断供,联手将众多化工品价格抬上高位;一边是下游市场订单稀少,宁愿关厂躺平也不开工干活,上下游共同作用下,对于化工企业可谓是起到了“辣手摧花”的作用。成本利润倒挂,濒临营业红线,屡屡踩雷掉坑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背离了想要挣钱的梦想,反而是做一单亏一单,干一天难一天。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6.8%,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2.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2.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9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62万亿元,同比下降0.4%;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9.1元,同比减少6.2元;实现利润总额7197.6亿元,同比下降8.3%。
部分化工品已经进入“负利润”时代,化工龙头对于未来市场也多持看空预期,陶氏、朗盛、卡博特、赢创等企业陆续预警,预计2023年的盈利比此前预估的更低。ICIS分析指出,目前的终端市场情况极度不佳,2023年的后市情况很不乐观。此前化工巨头寄希望于亚洲的市场反弹,但反弹并没有如预期般到来,反而造成了更强的市场悲观情绪,化工市场仍在向谷底下探,盈利能力受到严重挤压。
每天一睁眼面对的不是爆满的订单,而是一项项压顶的费用,难怪大家说,生意人嘛,哪有不疯的,强撑罢了。今年为何这么难?一方面是外贸订单缩减,国内竞争加剧,为了抢夺市场,化工企业不得已进行降价,导致利润下滑。另一方面,行业产能过剩,但龙头企业的扩产新建仍在继续,但“双碳”等战略影响下,恶性竞争的态势愈发严峻。这意味着企业面临的不仅是亏损,更是生存的考验。
那么如何扭转时局,短期的停车检修人为控销自然是优选,但还是有不少下游企业没有“咬饵”,他们认为没有下游的“买单”,涨价之风就兴不起来。紧接着下一步来了,关厂、停工、放假,彻底把供应源头端卡死,与过剩的现状进行对抗,扭转供过于求的市场行情。那么化工企业下一步究竟是扭转乾坤自救于水火,还是回天乏术溺毙于寒冬,并走向破产倒闭之路,有待整条产业链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