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涂料采购网】涂料在施工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起皮、出现皱纹等问题。下面就针对这些问题来一一介绍。
1、结皮
徒劳在容器中储存,由于氧化聚合作用在液面上形成漆皮的现象称为结皮。其原因是;氧化干燥型涂料由于催干剂过多,含有大量过度聚合桐油涂料未装满或漏气或温度过高储存过久都会产生结皮。
2、变稠
涂料在储存内粘度增加,变得难以施工的现象称为变稠。其原因是;涂料酸值太高,与碱性颜料发生皂化;桶装漏气。溶剂挥发;桶内混入水分或颜料含有水分;储存温度过高,使漆料加速聚合;储存温度过低,特别是水性涂料易受冷析出。
预防措施;可加配套稀释进行调整,有水可加适量的丁醇,搅匀调整粘度后使用,后者可依入暖房储存2-8d让其解冻复原。
3、沉淀结块
色漆中出现颜料、体质颜料等的颗粒沉淀或经搅拌不易再分散的致密块状物的一种病态成为沉淀结块,可因颜料或体制颜料研磨不细,分散不良或颜料与漆基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等原因造成。在涂装中,将沉淀捞出研磨再加入原装搅匀,过滤后使用。
4、流挂
涂料在垂直表面施工,漆液向下面流淌的现象叫流挂。原因是漆料过稀,粘度过低,干燥太慢,涂料中的重质颜料过多或分散不均匀,喷涂距离太近,对底材附着力差,漆刷粘漆过多,漆膜过厚,施工时气温太高以致快干涂料来不用流平就干了等,都是产生流挂的原因。
预防措施:酌情提高施工粘度,调整喷涂压力和平适当增大喷涂距离,一次喷涂厚度控制在30um左右,可以防止和减少流挂。
5、咬底
上层漆将底层漆的涂膜软化咬起的现象称为咬底。产生原因:底漆未干透,上层漆的溶剂太强;底面漆不配套等。
预防措施:待底漆干透或表干后再涂第二道漆,第二道漆所用溶剂就与底漆相配套。
6、慢干和返黏
涂料施工后,涂膜在规定时间内不干或干后回黏的现象称为慢干和返黏。产生的原因:溶剂挥发性差,底漆未干透就涂面漆;施工温度太大,气温太低,表面处理不净,沾有油污和蜡质物、松脂,木节未封闭住;漆料中混乱入杂质或漏加催干剂等,都是产生慢干和返黏的原因。
预防措施:涂漆前表面片理应无油、水、灰尘等杂质,各涂料及稀释剂应相配套,相对温度太高或温度太低时避免涂装施工,可根据施工环境需要添加适当防潮剂,双组分涂料要严格按比例进行调配。
7、起粒
涂料施工后,涂膜表面不平滑而产生细小颗粒的现象称为起粒。其原因是:生产时颜料研磨不细,未达到规定细度;或储存时有凝聚,施工环境和工具不清洁;漆料和溶剂不匹配,以及致辞产生微凝胶;喷嘴口径小,风压大,喷距过大,加料时混乱入机械杂质又未过滤及物面处理不净等。预防可根据其产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8、发白
涂膜干后泛白失光或产生无光斑点的现象称为发白。主要原因是施工湿度太大(相对湿度>80%)和溶剂挥发太快使涂膜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致辞使水汽凝聚在涂膜上,从而使树脂或纤维素沉淀出来造成发白现象.一般快干挥发型涂料(如硝基、过氯乙烯、热塑性丙烯酸等)中因含有大量低沸点溶剂和稀释剂,帮容易发白。
改善;
潮剂和适量高沸点溶剂(如丁醇)以调整溶剂配方,或改善施工环境,除去压缩空气中的水分等均可防止发白。虫胶涂膜与较热的物品(如盛沸水的水杯)接触也会发白,用棉花团蘸酒精或稀虫胶液揩于发白之处,即能复原。
9、发花
复色漆在涂装过程中或干燥成膜时,涂膜颜色及色调发生一些不均匀的现象(如泛黄、浮色、泛金、等)称为发花。这主要是由于颜料密度及颗粒大小不同和颜料润滑性差,吸湿性大,吸油量大和颜色(如大红粉)的部分溶解原因引起的。遇此情况可采用加入更换干料,改善此情况可加入适量保护胶(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或润滑油(甲基硅油)等可以改善及解决。
10、皱纹
初皱纹之外,涂膜在干燥之外急剧收缩很多弯曲菱脊的现象称为皱纹。干燥搭配不当或加得过多,涂膜外干内不干,涂膜过厚,外层现行结膜,涂膜在烈日暴晒下或烘烤温度过高等,都会引起涂膜起皱。遇此情况,可采用更换干料。
改善;改善施工条件等方法加以解决,对醇酸树脂料可以加入少许氨基树脂以防止起皱。
11、橘皮
橘皮是涂膜表面形成许多半圆形如橘皮病弊。原因是;喷涂时黏度过高,压力过大,口径过小,喷涂距离太近,低沸点溶剂太多当其急剧挥发而使漆液来不及流平便产生橘皮。
改善;选用合适的溶剂,施工黏度、压力、喷嘴大小、喷涂距离要适当,烘烤温度不要太快,被涂物表面应在50℃以下,一次施工厚度控制在20-30um.
12、收缩
涂料施工后,涂膜表面收缩,好像把水抹在蜡纸上一样斑斑点点,而露出底漆的现象称为收缩,也叫“发笑”、“麻点”。主要起因于涂料对被涂物表面的润滑性欠佳,使之不能形成一均匀的涂膜,而收缩成滴珠状;表面过于光滑,底漆光泽太大,物面沾有油污或受烟熏;喷涂设备中混有油污或水分;溶剂挥发太快,涂膜来不及流平;喷涂密度太大,发生溅漆等,都会引起涂膜收缩。
收缩常见于清漆、红丹漆、聚氨酯涂料、环氧树脂涂料和纯酚醛树脂涂料。加入适当的助剂可改善涂料收缩的现象。
13、针孔
涂层干燥后的表面呈现如针刺样的小孔,称为针孔。产生原因:干燥太快,被涂物快速进入高温烘烤,底层未干就涂面漆,施工黏度太高,表面处理不干净而含有油、水、灰尘等杂质。预防措施:严格按涂装工艺规定的干燥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烘干时应从低温区逐步进入高温区,根据喷涂方法调配合适的涂料黏度,一次喷涂厚度不要太厚,前处理应干净无杂质,不许让办法油、水、灰尘等杂质混入涂料或溶剂中,对已出现的针孔可用刮涂腻子的办法进行补救。
14、起泡
涂膜表面出现大小不同圆形状小泡的现象称为起泡产生这种病态的主要原因是涂装后立即进入高温烘烤,底层未干就涂面漆,施工黏度太高,表面处理不干净而含有油、水、灰尘等杂质。
预防措施:严格按涂装工艺规定的干燥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烘干时应从低温区逐步进入高温区,根据喷涂方法调配合适的涂料黏度,一次喷涂厚度不要太厚,前处理应干净无杂质,不许让办法油、水、灰尘等杂质混入涂料或溶剂中,使用的涂料、溶剂要配套。
15、露底
涂料干燥成膜后,色漆遮盖不住底材颜色,涂层明显太薄的现象叫露底。主要原因是涂料中的颜料不够或遮盖力太差;施工时加稀料过多;漆液未搅拌均匀,涂层太薄等。
改善;选用遮盖力强的的颜料,使用时充分搅拌均匀,施工黏度调配适当,涂层厚度控制在20-30UM。
16、渗色
面漆把底漆溶解,使底漆的颜色渗透到面上来称为渗色,又叫咬色。在红色底漆或沥青上涂浅色漆时,经常出现这现象。主要是底漆未干,面漆溶解了底漆漆膜;底漆中含有染料,沥青又没有涂封闭层都会在涂面漆后出现渗色。
预防措施;选用各涂层涂料的稀释剂要配套,底层干燥后涂二层,中间层、面层颜色不要相差太大。
17、失光
涂料干燥成膜后经短时间(数小时或数天)光泽缓慢消失的现象称为失光。室外的漆膜,经过长期的暴晒而失去光的现象不属此列。主要原因;油料、树脂用量不足或彼此不相容以及聚合度不当;稀释剂用量过多;天气寒冷或高温下施工;烘漆施工后,稀释剂未发挥到一定程度就进入烘房;涂漆后遇大气烟熏;物面处理不或底漆未干透等。
预防措施;选用各涂层涂料稀释剂要配套;严格按照涂装工艺规定的干燥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烘干时应从低温转为高温;打磨时间要选用合适的砂布与磨片,打磨后残留粉尘应清除干净;前处理应无油、绣、水及灰尘杂质。
18、粉化脱落
漆膜干燥后表面颜色黯淡无光,用手触摸之即粘在手上的现象称为粉化。主要原因是;表面处理不干净,存在油、水、等污物;烘干稳度过高或快速进入高温烘烤,底漆未干涂面漆;选用稀释剂不套;涂料使用黏度大涂层过厚;涂料使用黏度过低而且过薄;不耐高温烘烤而使涂层变焦而粉化脱落。
预防措施;前处理应彻底无油、水及灰尘杂质、根据被涂物工件材质、厚度、大小、形状、干燥性能、热源、温控、准确度选择烘干温度和时间。
19、龟裂
涂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同、犹如龟裂纹现象称为龟裂。如果涂膜使用相当长时间出现龟裂,这是涂膜自然老化过程,表明涂膜失效需要重涂,不属病态。主要是底漆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作用(机械作用、温度变化等)产生收缩应力引起的,如果在长油度醇酸底漆上短油度醇酸面漆易于龟裂。此外涂料品种选种不配套,误将环氧或改性酚醛、沥青等用于室外涂装以及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等。涂料中挥发充分太多,附着力差,干颜料或催干剂用量过多,都在旧涂层上连续修补,面漆层数过多,涂膜过厚,施工环境恶劣,涂装时未将颜料充分搅拌均匀都容易引起龟裂。
有些艺术涂料虽好,却因其受条件限制较高,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