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运价格再次飙升。最新一期上海集装箱出口运价指数(SCFI)显示,运价指数实现了三连涨,上涨12.5点至1769.54点。南美和波红两大航线成为主要推手。波红航线大涨11.8%,南美航线增幅9.5%。远东至南美航线的运价短短两周内便上涨超1000美元,两周累计涨幅高达32.78%。
运价指数上涨近80%,十几家船公司宣布涨价
2024年运价并未如市场预期般逐步回落,反而在这个“传统淡季”再度掀起了新一轮涨价潮。主要原因是3、4月份是“美国线”长约的谈判季,当下的推涨除了常规的季度调价外,也是为了增加签约时的谈判筹码。
此外,BDI指数比2023年同期上涨近80%,没有锁定长约价格的船舶受到影响不得不涨价应对。MSC、马士基、达飞、赫伯罗特、中远海运、HMM等十几家船公司纷纷发布涨价通知,涉及欧洲、地中海、北美等多条主要航线,部分航线涨幅近70%,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运价上涨最高达到了2000美元。预计从5月起,部分航线运价涨幅至少将达到3成。
MSC地中海航运:自2024年5月1日起,但最晚不超过5月14日,将对所有亚洲港口(包括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至北欧实施新的FAK费率。
马士基:将于2024年4月29日起提高远东至地中海和北欧的FAK费率。
达飞:自2024年5月1日(装船日期)起,实施新的FAK费率,直至另行通知。每20英尺干箱2200美元,每40英尺干箱/高箱/冷藏箱4000美元。
赫伯罗特:自2024年5月1日起,将调整远东至北欧及地中海之间的FAK费率。
中远海运集运:自2024年5月15日起调升美线(美国和加拿大)GRI。
HMM:将从2024年5月15日起对所有始发地驶往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服务实施新的GRI。
以星航运ZIM: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更新后新的燃油系数(NBF)水平,直至另行通知,适用于FAK(所有种类运费)货物。
此外,五家头部航运公司CMA CGM、COSCO、OOCL、Evergreen和PIL即将联合推出连接亚洲主要港口与南美洲东海岸的新航线服务。抢攻运价水平最高的南美东航线,力求从中获利。这无疑也给外贸型企业以及关联产业链的众多行业领域带来了较高的成本压力。
创18年新高!有色金属太疯狂
业内人士表示,海运运价的再度上涨,关联到的不止是外贸企业的成本。叠加目前中东局势的持续紧张,最终导致了运价与油价形成共振,外溢效应加剧了全球通胀的预期。这一点,从近期金属、工业品等行业的价格也能看出。
化工市场中,外资企业掀起又一轮涨价,东丽塑料宣布,对东丽“AMILAN”PA6、PA66复合材料价格追加上调,最高上涨3元/kg(约合3000元/吨);日本东丽对旗下ABS树脂产品Toyolac™和Toyolac Parel™调涨35日元/公斤(约合1659元/吨);宝理塑料自5月1日起对POM产品涨价0.1美元/KG(约合750元/吨);旭化成对POM涨价3元/kg(约合3000元/吨)。
此外,国内部分化工品也开始拉开涨势。偏苯三酸酐国内市场价为25000元/吨,同比上涨101.61%;南通三菱丽阳 MF001 PMMA单日暴涨2000元/吨;镇江奇美 CM205、CM211分别上涨500元/吨、300元/吨;ABS均价11830元/吨,较3月底上涨535元/吨,涨幅约为4.74%。
金属市场中,仅3个多月金价就突破了500元大关,飙升至560元/克左右,黄金品牌零售价涨破700元/克;LME铜价一路飙升至近9900美元/吨,刷新了近两年的记录,上海电解铜现货价格已经达到80240元/吨,刷新近18年新高;国内沪铝2404摸高至21175元/吨的一年来新高,已从2023年6月的底部已经上涨各约20%;沪锌从3月底的2.06万跳涨至4月15日的2.34万附近,涨幅超13%;华东地区锡锭市场大幅上涨,22日市场价格为281310元/吨,4月累计上涨25.05%,其中22日单日上涨6.31%;
造纸行业涨价风潮再起,木浆系产品的主导企业陆续发布调价通知,普涨200-300元/吨。
半导体行业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三星公司突然宣布对其NAND闪存芯片进行价格调整,涨幅高达25%。
水、电、燃气价格集体飙升
除了工业品领域外,不少网友发现,与自己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民用领域也在涨价,比如水、电、燃气,食品等。
据华创证券统计,2023年至少52个市、县上调居民用气价格,统计范围内的基础居民气价(即第一阶梯气价)平均上调0.256元/方,涨幅近10%;2024年,各地气价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安徽省黄山市、淮北市、池州市等多地召开听证会或发布征求意见稿,实行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
水价方面,上海的水价经过十年再次上调,涨幅从20.2%到52.9%不等。广州的新水价方案预计将上调近34%,类似的调整也出现在咸阳、芜湖、南充等城市。电价同样在调整,南方某省的季节性高峰电价上浮了84.3%。
工业生产和生活成本都在增加,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越来越多的产品在涨价了。眼下不少产业都在淡季,但却并没有大肆降价,无非也是在成本压力下不得不涨。而那些仍在大打价格战抢夺市场的企业,其实心里也明白,越是便宜就越有可能亏损,但是卖不出去可能就倒下的更快,双重危机之下的每一次选择都显得格外谨慎和重要。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第一财经、上观等,由涂料采购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未经许可或未注明出处,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