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 09:45:38 来源:|0

承兑“爆雷”!涂料厂270亿欠款“预警”!

  近日,上海票交所发布《截至2024年5月31日承兑人逾期名单》和《截至2024年5月31日持续逾期名单》,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发生3次以上票据逾期,且月末有逾期余额或当月有票据逾期行为发生的承兑人数量为1481家,票交所将暂停为名单内承兑人提供商业汇票承兑服务;6个月内发生3次以上承兑人逾期的承兑人数量为3997家,票交所将暂停为其提供商业汇票承兑、贴现等服务。

  以上数据背后,是各行各业在承兑逾期方面的严峻态势,其中房地产、建筑、城投等重大领域的逾期情况不容乐观。这不仅是行业的危机,更是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危机,因为这背后是承包单位、涂料化工、建材施工、装饰装修等多个环节的坍塌,也意味着在多角债频发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60家城投已逾期,城投债到期规模达10年巅峰

  据上海票交所数据,6个月内发生3次以上承兑人逾期的3997家承兑人中,共涉及发债城投60家,总逾期余额37.15亿元。部分城投公司逾期金额巨大,财务风险持续累积。从区域分布看,山东逾期承兑人总数最多,共20家,占比33.33%,其次为贵州共11家占比18.33%,第三为云南有10家逾期承兑人,占比16.67%。三省合计41家,占总逾期数的68.33%。

  数据显示,自2021年8月至2024年5月,累计有206家发债城投出现承兑人逾期,逾期记录达到749条。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城投商票被列入承兑人逾期名单次数呈现上升态势,全年列入逾期名单次数为266次,全年共有79家城投企业出现在商票承兑人逾期名单上,截至2023年底,仍有28家企业未完成兑付,涉及金额超32亿元。

  虽然近期城投化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这些逾期的城投公司现金流状况并未显著改善,商票逾期金额仍在上升。2021-2025年是城投债的高峰期,年均到期规模高达3.3万亿,而2023年总到期规模近五万亿,为近十年峰值。

近1000家房产企业逾期,众多龙头企业在列

  剔除金融企业后,发生3次以上票据逾期,且5月月末有逾期余额或当月有票据逾期行为发生的1421家公司中,房地产行业公司占比约43%。名单显示,金科、建业、融创、荣盛发展、恒大等公司在列。据统计,到2023年12月,有2356家主体出现了承兑人逾期现象,其中持续逾期的主体数量为3419家,地产商承兑人逾期的数量多达905家。

(备注:以上信息为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发生3次以上承兑人逾期的地产以及建筑行业承兑人名单;信息来源为上海票交所)

建筑企业逾期带来破产重整

  剔除金融企业后,发生3次以上票据逾期,且5月月末有逾期余额或当月有票据逾期行为发生的1421家公司中,建筑业占比12%,包括南通二建、江苏中南建筑、广州天力建筑、建丰建筑等。屡屡逾期加剧了企业的生存危机。据了解,仅2023年1~12月期间,全国破产重整的建筑企业达到2300多家。

(备注:以上信息为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信息来源为上海票据交易所,图源旷真)

下游“塌方”!涂料化工产业链300多亿应收票款悬了

  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建筑,或者是家电、汽车等多个大宗消费领域的承兑逾期,对于上游的建材产业链都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因为这些产业大多是采用承兑汇票的结算方式,且周期较长。对于房产企业的利好背后,是涂料化工等供应商的财务风险。近几年承兑逾期消息频繁被曝出,也来越多的供应商开始担心,自己手握的承兑会不会变成空头支票废纸一张。国内多地城投的逾期,也揭示了地方债巨大的危机,施工项目能否如约进行,工程款能否按时交付,都成了未知数。这背后的隐患,恐怕仍在发酵。

  除了票据之外,建材产业链上的账款危机也在不断加剧。三角债甚至多角债的圈子里,企业明知道风险存在,为了抢夺订单还是要答应超长账期,甚至是垫资的要求,最终将自己置于“死地”。这也难怪以前逢年过节要账,现在月度季度催款,以前电话信息催促,现在提着礼物赔笑,只为了能够把账款收回,保住企业根基。

  据涂料采购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涂料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涂料企业应收票款合计约270亿,其中应收账款超250亿,应收票据超过16亿。

(以上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及大智慧365平台,为2023年财报数据,统一单位后仅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未进行四舍五入)

  而2024年一季度的情况显然更为严峻,十几家涂料上市公司的应收票款合计305亿,其中应收账款超过300亿,与去年一整年的情况来比,即将达到持平状态。

(以上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及大智慧365平台,为2024年一季度财报数据,统一单位后仅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未进行四舍五入)

  成百上千的房产建筑和其他行业企业承兑逾期,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供应商将在多米诺效应的影响之下,承接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无法转嫁出去,未来自己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与其那时再追悔莫及,不如眼下就合理筛选客户,硬气起来避免踩坑。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icoat2014;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