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巴斯夫首次宣布关闭工厂。今年5月,巴斯夫宣布关闭在德的11家工厂,包括一家曾领先的现代化TDI泡沫塑料生产设施,据估计,该厂累计亏损高达10亿欧元。7月,巴斯夫再次宣布关闭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外的两家工厂,涉及岗位300个。
亏损预警!十几家化工企业关厂停产
众多工厂的关闭,只是巴斯夫在冷淡行情下降本的措施之一。财报不断爆出的亏损预警,让这家化工龙头持续通过削减产能、裁员降薪、出售业务等方式进行自救。而据涂料采购网了解,化工行业通过关厂停产来瘦身的企业并不在少数。陶氏、拜耳、三井、埃克森美孚等十几家化工企业于近期宣布关厂、停产,人员安排也发生了变动。 陶氏化学:决定关闭位于台湾南岗工业区的聚醚多元醇/烷氧基化工厂,计划于2025年底前关闭其位于德克萨斯州弗里波特的环氧丙烷工厂。
宇部兴产:在山口县宇部市的工厂实施主要生产线停产,同时还把缩小泰国和西班牙的己内酰胺产量作为备选。
三井化学:计划于2025年7月将其位于日本大牟田的TDI工厂的产能减少到5万吨/年外,将于2024年10月关闭其在岩国大竹工厂的年产能14.5万吨/年的PET工厂。
英威达:已停止德克萨斯州奥兰治的工厂生产,关闭己二腈生产装置,到2024年底裁撤约240个岗位。
SABIC:位于荷兰赫伦的烯烃3裂解装置将永久关闭。
埃克森美孚:计划于2024年关闭位于法国格拉雄翁一座蒸汽裂解炉,以及相关衍生部门和物流设施。
拜耳:计划关闭内部咨询部门。此前,拜耳透露将关闭在德国、美国、巴西、中国和新加坡的办事处。
住友化学:决定关闭爱媛工厂(爱媛县新浜市)的环己酮生产设施,并退出该业务。
三菱化学集团:将关停旗下广岛工厂的ACH工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丙烯腈及其衍生物(涉及螯合剂、乙腈和硫酸铵)产能,并撤销螯合剂和乙腈业务。
盛禧奥:可能将德国施塔德(Stade)的聚碳酸酯(PC)生产基地关闭。
意大利埃尼集团:将关闭本土Livorno炼油厂进行现代化升级。
科思创:对世界级规模的MDI工厂暂停投资,关闭其位于中国台湾高雄的聚醚多元醇工厂。
日本可乐丽:暂定于2025年7月开始,优化其甲基丙烯酸树脂业务中的MMA工厂的产能,将目前每年67,000吨的生产能力减半,并停止对外销售,同时减少硫酸铵和甲基丙烯酸树脂成型材料的生产能力。
壳牌荷兰公司:关闭了Moredijk化学产业园的运营,涉及的裂解装置包括90万吨/年产能的乙烯和51万吨/年的丙烯。
科莱恩:关闭其位于罗马尼亚波德里的sunliquid®生物乙醇制造工厂,并缩减德国生物燃料及衍生品业务线的相关活动。
乐天化学:计划出售其在乐天化学巴基斯坦有限公司(LCPL)持有的75.01%股份,彻底退出精对苯二甲酸(PTA)业务。
英力士: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关闭位于苏格兰的格兰杰茅斯乙醇工厂。
对抗过剩产能!全球化工格局或将重塑
如今,选择关厂停产的化工企业已经不在少数,目的是在全球化工行业面对经济放缓、能源成本上升、环保法规加强以及亚洲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下,进行自我调整。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隐患,比如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长期不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以及投资者的信心下降等。权衡利弊后,这些化工龙头仍坚定的选择了停产和关厂,可见他们确实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对于化工巨头停产关厂,坊间说法不一,有人说,化工市场本来就是过剩的,关闭退出的产能将缓和目前的供大于求行情,生产商也就不会陷于过度的内卷和价格战之中,盈利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但也有人说,这其实并不是一家企业或者一个行业的事情,这些看似自保的行为,其实已经构成了蝴蝶效应,不仅造成行业中从业者的失业,当地经济低迷税收下滑,更有可能给产业链升级带来压力,导致上下游企业陷入销售低迷和三角债务等危机。
但不可否认的是,下游对于化工企业的态度转变和消费降级,确实改变了整个产业链的生存模式,未来全球的化工行业格局或将重塑,跃龙门还是被淘汰,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