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 08:59:27 来源:|0

“撤离潮”!巨头“出走”!上下游企业“遭殃”!

  近日,多位思科大连员工爆料称,正式收到裁员通知,思科蓝牌(正编)员工大连预计裁员约300人。赔偿方案甚至高达“N+7”。据了解,未来思科整体业务大部分或转移到印度或日本。

  美国科技巨头思科进入中国市场一直发展火爆,在中国拥有员工近4000人。而其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净利润同降45%,且从今年2月开始,就多次宣布裁员。有人猜测,不惜巨额赔偿进行裁员以及业务转移,或许是思科即将撤离中国市场的前兆。

外国直接投资下滑超30%!30多家外企“大撤离”

  事实上,近期退出中国市场,或将人员、业务、板块等转移至海外的外资企业并不在少数。数据显示,2024年前8个月,中国实际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为5802亿元,同比下降31.5%。自2023年下降8%以来,中国FDI流入一直呈下降趋势。

  数据暴跌的背后,是惠普、微软、IBM、大众等多家耳熟能详的优质外企纷纷减少在国内市场的投资,有些虽然没有直接通告离开,但也陆续关闭了国内工厂,注销了企业,或者撤离了人员,让人们对于其撤华的猜想逐渐加剧。

  知情人士透露上汽大众或将在明年关闭南京工厂,以应对燃油引擎汽车需求的放缓,南京工厂的部分员工将被通知搬迁到上汽大众仪征工厂工作。浙江宁波的一家制造斯柯达车型的工厂也已闲置数月,正在考虑关闭,并调整斯柯达的品牌战略。

  日野汽车宣布将停止在中国生产柴油发动机,当地子公司上海日野发动机将于9月底停产,2024年度以后解散。

  日本东京的轮胎及橡胶产品生产商普利司通宣布,普利司通(沈阳)轮胎有限公司全面停产,并计划正式关闭。

  日资企业大同电工宣布解散工厂,全面停止生产,员工将被依法解散。

  加藤集团召开董事会,并宣布将解散并清退合并子公司加藤(中国)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利勃海尔宣布关停徐州工厂,混凝土业务集中到上海总部。

  柯尼卡美能达宣布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办公设备工厂将于2025年上半年结束生产,该工厂的约 1400 名员工(截至 3 月底)将解除合同。

  东风本田在湖北武汉的第二工厂生产线将于2024年11月暂停生产。

  日本制铁决定结束与宝钢股份长达20年的合作。宝钢股份将以17.58亿元收购日本制铁持有的宝日汽车板50%股权,收购完成后,宝日汽车板将成为宝钢股份全资子公司,日本制铁就此撤出了与宝钢股份的合资业务。

  2023年年初有关惠普迁移产能的计划就已经流出,2024年2月,惠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企业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

  2023年微软正将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的AI顶级科学家从中国转移到温哥华,2024年5月,微软总部通知中国区AI研究团队,整体搬迁至美国或澳大利亚。7月,微软宣布将关闭中国所有线下授权门店,仅保留官网商城与京东旗舰店。

  2023年末尾,先锋领航表示,由于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调整的需要,将关闭在中国的办公室,并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IBM宣布关闭包括IBM中国开发实验室(CDL)和系统实验室(CSL)在内的多个研发部门,涉及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

  甲骨文裁员900人后突然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其创始人还表示以后永远也不会再度进驻大陆。

  美光科技宣布,解散在位于上海的研发部门,大约有150名员工会受到影响。

  美国思杰公司宣布,将于2023年年底完全退出中国(含港澳),之后停止所有商业交易(商品+服务)。

  英国连锁超市乐购(TESCO)宣布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日本佳能(Canon)关闭珠海工厂,退出中国,生产线迁回本土。

  韩国乐天集团决定解散中国总部,追加对东南亚各国的投资,进一步扩展东南亚市场。

  荷兰飞利浦(PHILIPS)宣布将其家用电器业务出售给知名投资公司高瓴资本,退出中国家电市场。

  美国知名服装零售品牌Old Navy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并且关停所有在中国的线下及线上门店。

  东芝(Toshiba)关闭大连最后一家工厂,产能未来将转至越南和日本。

  Yahoo中国停止向中国大陆提供Yahoo的产品与服务。

  日本电器制造商OKI关闭位于中国的打印机和复合机的生产业务,将其打印机生产线搬至泰国,部分维修零件生产线则退回至日本福岛工厂。

  华尔街巨头花旗银行在中国各项个人业务的关闭逐渐进入倒计时。个人银行业务营业网点预计于2024年6月8日起停止营业,共涉及上海分行个人银行营业网点等15个营业网点,个人信用卡也即将终止交易。

  苏宁易购花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家乐福集团正式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广汽三菱已经完成了更名,变更为湖南智享汽车管理有限公司,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从股东行列除名,三菱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戴尔宣布退出中国产业链,将全面停止使用中国制造的芯片。

  亚马逊公司旗下Kindle宣布停止运营中国区域电子书业务。Kindle中国电子书店正式停止云端下载服务,Kindle的客户服务也停止了对中国用户的支持。

  全球最大的AI芯片公司英伟达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巨头撤离,上下游配套的企业很受伤

  以上的数据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但这也足够惊悚了。外企对于中国经济到底有多重要?仅从企业数量来看,外企总数在中国占比微乎其微,但从质量上来说,来华投资的外企大多数都是全球的精英,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巨大。除了巨额的资金投入,还有明显的技术外溢效应,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以及营销水平等等。

  同时外企的入驻也拉动了不少就业。按照商务部的数据,“外资企业以占市场主体2%的比重,带动了约4000万人的就业,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1/10,贡献了我国1/6的税收,2/5的进出口。”眼下30多家外企撤离,或许还有不少外企正在“蠢蠢欲动”,那么未来当地的就业和工业发展是否会有影响,我们不得而知。

  更为严重的但是,退出中国市场的企业大多都是下游高端制造业,无论是电器芯片、汽车零售,还是轻工重工、互联网科技,都是产业链极为复杂且牵扯众多的。这些外企陆续撤华,有些要求供应商也要同步搬迁到同一地区,有些则重新考虑了供应商的选择,对于上游的涂料、化工、建材及配套设备设施的需求也会下滑。这些上中游企业面临的是内贸的冷淡,和外贸的疲软,堪称极限挑战。而在这波撤离潮火速上演的同时,每家企业都应该思考,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继续抓住大客户的心和订单,不被丛林法则所淘汰。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icoat2014;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