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经济放缓、涂料市场的饱和,一些有条件的国内涂料企业纷纷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但市场战略不明往往会出现成效并不明显的状况。笔者分析,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低价倾销、没有品牌知名度的原因,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直都只能扮演跑龙套的角色,处于涂料生产末端环节,所获利润也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国内环保等级与国际脱节尤其是欧美国家出台的一些家具贸易限制措施,也使得我国涂料产品出口受阻。在这种内忧外患形势下,涂料企业究竟该如何克服自身困难,最终实现“走出去”的目的呢?笔者结合国内涂料企业自身发展特点,总结了如下涂料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
一、安营寨扎 推广自身品牌
经过三十多年快速发展,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导致国内涂料企业用地成、用工、原料等成本相继上升,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涂料企业生存压力,要想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更是有心无力。但是涂料企业并没有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既然国内成本上升,为何不能向“外”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间贸易壁垒逐步减少,一定程度上给国内企业的“走出去”扫清了障碍,另外国家也大力支持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涂料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政策支持,对外扩张,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推广自己的品牌,在当地树立企业形象,以便更好地销售自己的产品。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可以回避关税,减轻涂料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贸易壁垒。但是,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维持相关经营成本较高,涂料企业利用这一模式的前提是要拥有雄厚的实力。
二、借鸡生蛋 引进先进经验
2014年9月19日,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当日以史上最大的IPO挂牌上市,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马云强调,这不是阿里的结束,而是国际化的开始。借鉴阿里巴巴的经验,海外上市,或是国内涂料企业走出去又一捷径。
据统计,2014年共有二十余家涂料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可谓热闹非凡。这也反映出即使面对2014年房地产市场低迷、经济增速放缓等不利因素,国内涂料企业仍逆流而上,发展动力十足。由于金融体制局限,国内证券市场发展远跟不上国际市场已成为共识,上市门槛高、融资难度大、行政干预强,使中国证券市场“独立”于国际证券市场。国外市场特别是美国证券市场融资的灵活性强,难度低,适合国内有条件的涂料企业上市融资。另外,美国是全球金融中心,更是第一科技强国,海外上市有助于国内涂料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对外销路。也方便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科技力量,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和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先易后难 农村包围城市
这里所说的农村当然不是指现实意义上的农村,而是指世界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所共知,发达国家贸易、环保壁垒比较多,市场饱和度大,这些都不适合刚跨出国门的涂料企业发展。相反,全球80%的人口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资本进入较容易。
涂料企业是传统化工行业,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这一行业并未真正兴盛,那些集中经济建设、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兴经济体往往需要这一产业。中国涂料行业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经形成诸多著名品牌,许多想走出去的涂料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先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品牌拳头产品和特色,再大力出击发达国家市场。但这种模式的挑战性是如何进行更进一步的技术创新而又避免知识产权纠纷,涂料企业需谨慎而行。
四、借船出海 融合营销渠道
近年,许多大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中国涂料企业走出去后经常会发现,自己有的,当地企业也有,当地企业有的,自己却并不一定有,品牌知名度远远比不上当地品牌。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遇到这种发展困境,涂料企业不应该有“既生瑜何生亮”式的望洋兴叹,而应该思考,是否可以利用眼前的资源打破困境。在国内,有美涂士、华润、嘉宝莉等比较大的企业品牌,但更多的是不知名的中小企业,如何在国际化道路中取得双赢,是摆在涂料行业面前一大难题。而借船出海、借力发力也许是最好选择。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大的涂料企业可以先人一步,一方面,利用企业资源在海外建立代理商、分销网络甚至建立分公司系统,能够控制和拥有自己的产品流通渠道。海外代理分销商在当地拥有强大的行业资源、销售信息,建立经销商可以节约企业成本,并极大地扩大涂料企业在海外的销路。另一方面,针对涂料品牌力度不够方面,国内涂料企业可以挂靠当地著名品牌甚至购买短期商标使用权,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这种商业行为被广泛应用,例如2005年联想集团获得五年的IBM商标使用权。这样可以迅速提高涂料品牌的知名度,并在商标使用期间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迎头而上,快速建立海外经营网络。
对于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大型企业的资源实行国际营销,这样在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双赢。
三十多年经济的飞跃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行业龙头,发展至今,这些行业龙头都不愿安于现状。涂料企业面对国内的发展困境,“走出去”或许是一个选择,但涂料企业切勿盲目向外扩张,必须认清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