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一:原料与人资“双重制约”
面对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双重上涨的压力,许多企业感叹利润空间受到压缩。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涂料原材料市场仍旧保持着价格攀升的态势。树脂、颜料、溶剂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树脂方面,企业从专注单一产品的传统中走出来,尝试不同类型的树脂研发和生产,形成树脂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成为不争的事实。一线工人不好招,技术型人才更是一将难求!“现在涂料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位涂料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到目前为止,一线生产工人的工资已经上浮了17个百分点,对企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压力。”同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涂料企业的迫切需求,而能推动涂料产品高端研发的人才是少之又少,人才引进已成为企业短板,制约着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拐点二:“涸泽促销”导致恶性竞争
中国的涂料行业有多达上千家企业,这么些年来,一直以来主要“阵地市场”在广袤的三四线农村市场厮杀。多年的市场耕耘,一方面教育和启动了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竞争的加剧,更多企业采取了“涸泽而渔”的市场促销方式。许多涂料厂商则抱守残缺的一味认为,只要涂料产品有了非常诱人的促销,就能增加销量,而没有促销根本卖不动产品,陷入这样的“怪圈”当中。企业在经历了价格战后,又开展了大力度的买赠促销,现在已经到了买涂料送家具的程度。
显然,这种此消彼涨,不计成本的促销竞争“消耗战”使得很多涂料企业“不能承受促销之痛”,尤其使一些中小涂料企业“元气大伤”,竞争结果得不偿失。当一些乡镇一个小小的集市上,同时有3个甚至5个以上涂料品牌在进行促销宣传时,毫无疑问,增加的不是市场需求,而是市场的不断恶化的竞争环境。
拐点三:服务与技术“体系运作”
实际上,“涂料下乡”是把双刃剑。各大涂料企业一方面看重农村市场巨大的购买潜力,另一方面则面临着因农村消费水平对产品价格与售后服务的严格要求。这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双面属性,迫使国内涂料企业在品质、服务上苦练内功。一线品牌借助自身实力,成功打破“限价”壁垒,成为建材下乡的受益者。但除常规服务措施外,其实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完全解决了农村涂料使用过程中服务的问题,需要“服务体系”的导入。技术给予市场的是划时代的创新,市场给予技术的则是巨大的需求。
在2014年,涂料行业将会更加清晰地走向专业化细分时代、重新审视渠道问题、并开始构建涂料行业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