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涂料行业违规排污生产的企业不在少数:
上海金力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两次涉环境污染,累计被罚款12万元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日前对一家涂料A股上市公司——上海金力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两次行政处罚,累计罚款12万元。
资料显示,上海金力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因“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活动,未按照规定安装污染防治设施。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而被“责令该公司立即改正;罚款人民币陆万元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为2016年12月12日。
此外,上海金力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还因“未采取集中收集处理等措施控制、减少气态污染物排放。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而被 责令该公司立即改正;罚款人民币陆万元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为2016年12月12日。
上海华谊新材料被上海市环保局罚款8万元
2017年2月3日,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处罚信息摘要”,信息摘要显示,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因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环境保护设施而违反了《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
故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依据《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第七十二条第二款之规定,对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作出“罚款人民币8万元”的处罚,并责令其立即改正。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是2017年1月23日。
这已经不是上海华谊集团旗下子公司第一次被上海环保局处罚,2016年11月7日,上海华谊集团旗下另一家子公司“华原化工有限公司”也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而被上海环保局处罚。
行业乱象为何越治理越乱
长期以来,企业违法排污的罚款过低,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曾有地方领导人声称要将污染环境的企业罚到“倾家荡产”,决心够大,措词够狠,但落实到现实中,不要说“倾家荡产”,就是罚到“肉痛”的案例都很少见。一些地方的环保执法陷入“以罚代管”的怪圈,企业一边交钱一边继续排污,这显然无法起到对企业的监管作用。这些企业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收益,不惜争着去“违法”。所以表面看上去,似乎是罚款不断,执法密度越来越大,但实际上却是排污不止、违法不停,环境执法和治理难以走出越罚污染越重的怪圈。
此外,一些地方官员对企业违法排污却百般遮掩,实行“保护性罚款”,折射出的是地方保护主义和“官本位”在作梗。不仅起不到警示和惩戒的作用,相反还会纵容乃至变相鼓励企业非法排污,那些排污的企业因交了“保护性罚款”,就如购买“排污合格证”,往往会堂而皇之地排污,从而诱导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违法排污的队伍中来。 外加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假若这种“守法不如违法”的现象得以持续下来,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并最终形成“比坏”的潜规则。长此以往,涂料行业违规生产就成为常态化了。
在今后的发展中,最迫切地是要切实调整政府官员考核的指挥棒,并加大对企业违法排污的处罚力度。一方面,务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绝不能让排污罚款,成为企业的掏钱排污,以具有震慑力的处罚力度来遏制住企业只管自身利益,不顾身边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尽快取消违法排污罚款上限,落实“污染入刑”,使企业主动治污,不敢触动违法排污的“高压线”。